Sunday, 24 June 2012
Simon Gray - Coda
HKU Library Call Number: 829.1 G78 D c
我在PCLL的考試後要立刻開始為期兩年的實習,沒有時間去旅行。 看著同學們都已趕緊用facebook在歐洲各處打咭,我心中酸溜溜的不是味兒。起先在港大的圖書館看到這本書,便為它那充滿加勒比海風情的封面設計迷住了。 其時我連作者Simon Gray的大名還未聽過。 看這本有關假期的書希望可彌補一下我心靈的遺憾。我是完全被封面騙倒了,這本書所說的是作者得知自己只剩下9個月的壽命時和妻子出發去人生最後一次的旅行。
我沒拜讀過Simon Gray其他作品,但從書中的字裡行間(及google過他的生平)感覺他在健康的時候應是一位玩世不恭的作家。 現在病痛把他折磨慘了,他的風趣幽默也變酸了。 如: 當醫生預言一個女病人只餘數個月的壽命。 病人知命不久矣,積極投參予馬拉松、踏單車環遊世界及徒步踏遍七大洲,甚至引起了媒體的關注。 Simon Gray說,作為這為不向命運低頭的病人的醫生心中是怎樣想的呢? 應該是希望她快些死去。 雖然媒體從不關心這位判錯症的醫生姓甚名誰,但她活著的每一天都在證明他判斷錯誤的,羞辱他的專業名聲! 拜託,快點去死吧。Simon Gray在英國總是觸景傷情,體力大大不如前了,連走上家前的一段小斜玻也差點要了他的老命;去朋友的聚會總是被問及病情,而詢問的人只是把問侯當成是社交禮儀,心中祈求Simon Gray不要說出他已到了癌症的末期的事實,以免他們又要傷腦筋如何安慰這可憐又可笑的老人。
Simon Gray覺得透不過氣來,想去和妻子希臘轉換一下心情,但他卻每分每秒仍在想著: 自己快走到盡頭了。 這是他最後一次去旅行了嗎? 這是他最後抽的一根煙嗎? 這是他最後一次享受希臘美食嗎? 可惜它是甚麼味道他已吃不出來,化療已殺死了他的味蕾,他只能從鄰座那些食客狼吞虎嚥的食相推斷食物相當美味。 為了不使同桌的妻子耽心,他也只得裝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。Coda是樂理名詞,指的是一首歌曲中尾段的部分。 這一段是重覆歌曲的開首的旋律再加點微妙的變化。 如: 藍色多瑙河中的coda也是重覆起首那段琅琅上口的旋律,再加上一些裝飾音及變調,令旋律聽來有點哀傷。 Simon Gray也運用了這個概念,在生命行之將滅時回憶兒時的事,包括他未滿十歲時做小騙徒在街上扮可憐騙錢,最後被警察拉回警局的渾事。 童年時的這些一點一滴影響了他一生,甚至伸延到他垂死時。
以垂死經歷作題材的書不多,可能是這類題材沒甚麼好寫,也沒啥好看的。 最廣為人知的是一公升的眼淚,是一位得了絕症的少女亞也的日記。 她努力面對疾病和命運的態度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。 那邊廂,Simon Gray卻不斷自怨自艾,又自暴自棄,老是想身邊的人說他是最最可憐的人.....好像很討厭,是嗎? 亞也年輕,沒甚麼經歷所以不甘心就此死去。 Simon Gray不像她,他已有很多經歷,走過難,寫了的書被拍成電視劇,又是教授,也過了好些聲色犬馬的生活。 臨死時也沒必要掙扎了,不如繼續瘋瘋癲癲的,如歌般,讓生命前後一致的呼應。最後,很老土的coda: 這書笑中有淚,感覺溫馨,文筆也佳妙。 如你也在悲春傷秋中,這書的Simon Gray是你知音人。
2 comments:
他在最後的日子也不是瘋瘋癲癲吧,至少他還知道在意妻子的感受。這第一身的故事很難控制,過猶不及,過份贊人熱淚就會膩。依你描述就令我覺得作者的情感控制得恰到好處,而且也有多種感情令故事可看性提高。
我比較喜歡以伴侶或親人的角度交代最後的一段路,例如「我和妻子的1778個故事」。感到眼淚庫的閘門自動開啟。
另外失憶的故事會比較扣人心弦,如「再說一次我願意」。活死人較垂死的人更令人焦急、沉重···
有空會細看這書,縱然我不在悲春傷秋之中,縱然希臘在水深火熱之中。
生、老、病、死乃人生必經的過程,我們只能接受和面對。
Post a Comment